2025-07-30102
氯离子(Cl⁻)的去除需根据其浓度、水质特性及处理目标选择合适工艺,以下是主要去除方法及相关要点:
常用核心方法
离子交换法
原理: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(如强碱性树脂)吸附水中的氯离子(Cl⁻),通过交换反应实现去除。
适用场景:中等浓度氯离子(通常<1000 mg/L),水质较干净、无大量悬浮物或重金属的场景(避免树脂污染)。
优点:操作简单,去除效率高(可达90%以上),可深度处理至较低浓度。
缺点:树脂需定期再生(常用NaCl溶液),产生再生废液;树脂需预处理。
膜分离法(反渗透、纳滤)
原理:通过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,截留氯离子(纳滤膜可截留>1价离子,反渗透膜截留能力更强)。
适用场景:中低浓度氯离子(通常<500mg/L),对水质要求高的场景(如饮用水、电子工业用水)。
优点:无相变,能耗较低,无二次污染,可连续运行。
缺点:膜易受污染(需预处理),操作压力较高,高浓度时脱除效率下降,成本随浓度升高显著增加。
电渗析法(ED)/双极膜电渗析(BMED)
原理:在电场作用下,氯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迁移至浓水室,与阳离子分离1。
适用场景:中等浓度氯离子(500-5000mg/L),尤其适合盐含量较高的废水(如脱硫废水、煤化工废水)。
优点:可回收盐类(如NaCl),能耗低于蒸发法,适合分盐处理。
缺点:膜堆结构复杂,需定期清洗,对水质均匀性要求高,高浓度时电流效率下降。
蒸发浓缩法(包括多效蒸发、MVR)
原理:通过加热蒸发水分,使氯离子随盐类结晶析出(如NaCl、CaCl₂),实现固液分离。
适用场景:高浓度氯离子废水(>5000mg/L),尤其是可回收盐或需零排放的场景(如电厂脱硫废水、化工母液)。
优点:处理范围广,可直接得到固体盐(资源化),适合高盐废水。
缺点:能耗极高(依赖蒸汽或电能),设备投资大,易结垢(需预处理钙镁离子)。
其他专项方法
化学沉淀法
原理:理论上,氯离子可与Ag⁺、Pb²⁺等形成难溶盐(如AgCl),但因成本和毒性问题,工业上极少直接使用13。变相应用是通过蒸发结晶析出NaCl(属于蒸发法范畴)。
适用场景:实验室微量氯离子去除,或特定含贵金属离子的废水。
缺点:试剂昂贵(如AgNO₃),产生有毒污泥,仅适用于特殊场景。
吸附法
原理:利用吸附剂(如活性炭、沸石、改性树脂、石墨烯材料)的表面电荷或孔隙结构吸附氯离子。
适用场景:低浓度氯离子(<500mg/L),或作为深度处理手段。
优点:操作灵活,可针对性选择吸附材料(如季铵盐型树脂对Cl⁻亲和力强)。
缺点:吸附容量有限,需频繁更换或再生,高浓度时经济性差。
电解法
原理:电解槽阴阳极两端通电产生电位差,污水流过电解槽时,其中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发生氧化反应,生成氧化产物。阳离子向阴极移动,发生还原产物,从而达到去除水中目标离子的作用。
特点:处理效率高,效果稳定,不易堵塞,去除率较高,适合处理高浓度含氯废水,具有较好的前景。但运行成本高,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氯气,有一定的安全隐患,一般用于中、小量废水的处理。
电吸附法
原理:本质上不发生化学反应,指在水溶液两端的两电极上加直流电压,使水溶液表面形成静电场的同时,两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,吸附水中离子。
特点:属于常压技术,去除氯离子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。具有低能耗、耐受性好、无二次污染等优点,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。但是,电吸附法一般处理低浓度废水,且目前只是在部分行业有少量的应用,并未得到广泛推广。
超高石灰铝法(弗氏盐法)
原理:将含氯废水加入氧化钙和偏铝酸钠,经过一定条件的反应,形成钙氯铝化合沉淀物,以达到去除氯离子的目的。
特点:操作简单,见效快,原料充足且低廉;但存在原料消耗大、生成沉淀物多、反应试剂利用率低及处理后废水强碱性等问题。
氧化铋法
原理:原液中加入氧化铋试剂后,其在酸性条件形成的铋离子,在一定PH范围内铋离子与氯离子水解生成难溶于水的氯氧铋沉淀,以去除原液中的氯离子。
特点:在实验室研究中表现出色,但尚未工业化应用。
氧化亚铜沉淀法
原理:调节废水pH为酸性,将氧化亚铜(Cu₂O)加入到含Cl⁻的废水中,Cu₂O会首先与酸反应产生亚铜离子,亚铜离子再与Cl⁻反应生成CuCl沉淀。
特点:Cu₂O的价格比较贵,但CuCl沉淀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再生成Cu₂O,因此可以循环利用,但回收率并不是100%。
选型依据
氯离子浓度
高浓度:优先蒸发浓缩法(可回收盐),或与电渗析联合处理。
中等浓度:离子交换法(需再生系统)、电渗析法(适合分盐)。
低浓度:膜分离法(反渗透/纳滤)、吸附法(深度处理)。
水质特性
含悬浮物/有机物:需预处理(过滤、活性炭吸附),避免膜污染或树脂中毒。
含其他高价离子(Ca²⁺、Mg²⁺):需先软化(如加碱沉淀),防止蒸发结垢或膜堵塞。
排放标准与目标
回用(如循环水):膜分离法或离子交换法,确保水质达标。
零排放:蒸发浓缩+结晶,实现盐水分离。
成本与经济性
能耗:蒸发法>电渗析>离子交换>膜分离(反渗透)。
耗材:离子交换树脂、膜组件需定期更换,蒸发法需关注结垢导致的维护成本。
总的来说,实际工程中常采用联合工艺(如预处理+膜法+蒸发),严格水质标准(如超纯水):RO+离子交换联用以平衡效果与经济性。
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,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首页进入—美国杜笙树脂Tulsimer授权中国区总代理,采用离子交换法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废水处理难题。十五年水处理行业经验,量身定制精细化解决方案。详询在线客服或拨打400-8388-151。